能让你静下心去学习与工作的思路
我们在为某个目标付出努力的过程中,普遍会犯的一个错误是把自己当作一台「机器」,仿佛按下一个「开始」的按钮,就应该不知疲倦地运转下去,勤恳认真地完成任务。
不至于这么夸张,但我们在潜意识中,对自己是有这样的预设和期待的。
1、我们觉得心里想着、嘴上说着要努力却没能做到,是自己决心不够强、动力不够足的原因,我们还觉得如果要努力,就应该尽量做到「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」每当面对和人聊天社交、出去玩的诱惑时,要尽己所能地克制。
我们在根本上觉得,一个人想真正达成一个目标,比如高考,就应该过一种「苦行僧」的生活,「你有个目标,你竭力追寻,你得竭力到让自己变得脆弱不堪,不留余力。」这是格兰特·希尔说的一段话。
2、「不留余力」基本没什么大问题,「脆弱不堪」就真的太过了,前者指的是尽己所能,更多的是身体精力和时间的投入,但后者消耗的就不仅仅是身体精力了。
《精力管理》这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,人的精力有四种来源,分别是身体、情感、思想和精神,身体精力很好理解,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那个层面;思想的精力是指我们的思维,积极的思维,会从开阔乐观的角度去看待问题;精神的精力是指我们的价值观,我们想要什么,这也是我们最源初的动力所在。
这三种都很容易理解,也不曾为我们所忽视,但情感精力却是我们在去努力的时候,最常无视的部分。
3、如果你在学习、工作的过程中常感到焦虑,有扎实沉重的空虚感、无所凭依的不安全感,很多时候都是由于缺乏「情感精力」。
孟子说「有恒产者有恒心」,意思是应该允许人民有自己固定的产业,这样他们才能够踏踏实实地去努力、去生活,否则人们就会得过且过,从不为长远计。
有恒产者有恒心,这是在物质层面,如果放到精神层面,这句话同样适用,有恒「关系」者有恒心。
4、如果你拥有一段稳定、高质量的关系,你就能够在相当程度上,更为安心地放手去做一件事情,你的背后,你的周围,始终有无形的力量和勇气给予你、支撑你,可以是恋人的关系、亲情的关系或者朋友的关系。
我感觉朋友的关系略显微弱,因为朋友即使关系再好,始终是比前两者疏离的,不可能过于亲密的,这个想法不一定对,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,毕竟很多人和父母的关系,是远远不如朋友的。
这样描述可能更准确一点,一般来说,在三种同等良好程度的关系中,你能从恋人关系、家庭关系中,获得比从朋友的关系中,更充足的安全感和支撑感,你觉得自己不孤独,有归属感。
5、当然朋友的关系也是相当有效的,《精力管理》就有提到:「盖洛普发现持续效能的关键因素之一,是在工作中至少有一个好朋友,一种非常稳定的关系的脉动,涉及到在奉献和索取之间、在说和听之间、在评价另外一个人和感觉同样被评价之间周期性地移动。」
它说得太复杂了,简单来说就是生活、学习和工作中,情感稳定的、拥有良好的人际互动的友谊,能够给予我们坚实的情感精力。
6、甚至小群体的关系也是有效的,在学校你去参加社团,同其他人一起做一件事情;工作了的话,你去参加兴趣班、徒步团、健身房等等,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。
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浅表的人际关系之所以有效,是因为你将自己置于「合作」的关系之中,你们有共同目标,你的生活和你自己,不再没着没落地漂浮在未知的空间。
社团、健身房和兴趣班,即使没让你切实地成长和提升,但置身于群体与和人合作本身,就已经给你带来了重要的益处。
我们不是机器,机器只需要电作为动力就可以运转;我们在食物、水、睡眠之外,还需要补充情感能量。
7、其实我最想强调的是这段话:「如果你拥有一段稳定的、高质量的关系,你就能更为笃定平和,能够在相当程度上,更为安心地放手去做一件事情。」
你的背后、你的周围始终有无形的力量和勇气给予你、支撑你!
留言
發佈留言